(文化中国行)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
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: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 作者 经晓佳 深秋时节,走红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文化宋陵永泰陵,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。中国不远处,行千文臣武将造型的年宋石像生静立,与现代农机遥相呼应。陵季历史这幅跨越时空的背后景象,正是和农此前因“石像生守望麦田”而“走红”的宋陵秋收场景。 宋陵是耕活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态共这里葬着北宋时期除徽钦二帝外的走红七位皇帝,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文化永安陵,俗称“七帝八陵”。中国 历经千年,行千该陵区仍保存着1027件各类石刻,年宋其中石像生与现代农耕共生的独特场景,已成为热门打卡点。 春赏菜花、夏观麦浪、秋览高粱、冬品雪景……近年来,现代农耕在千年宋陵上“塑造”出四季皆景的景观,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。其中,摄影爱好者张珍是这一景观的忠实记录者。在她看来,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是宋陵的魅力所在。 事实上,石刻保护需因地制宜。对永泰陵等“田野类”陵区,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风貌才是科学保护。 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,2021年12月,巩义市出台《宋陵保护管理办法》,对八座皇陵实施分类保护:永昭陵进行原址复建,永厚陵打造为文化遗址公园,永裕陵、永泰陵则注重保留历史环境与农耕景观。 为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生产,2021年宋陵周边3160亩耕地统一流转,由巩义市供销合作社经营。当地结合农时调整作物种植,减少耕作对文物的扰动,同时让文物与土地、农事紧密结合,将宋陵的“活资源”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。 今年10月,永裕陵、永泰陵的高粱成熟季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。当地适时开通“青纱帐里看宋陵”公交专线,并配备专业讲解员。 “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‘双向奔赴’,反映出民众旅游审美从‘视觉观光’向‘身心沉浸’的转变。”谈及宋陵四季“走红”,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,宋陵借麦浪、菜花等元素,将皇家陵寝的宏大叙事融进百姓生活,实现文化下沉。 在上官同君看来,宋陵四季要想“一直红”,还需在内容上深挖礼制、民俗故事,构建“宋陵故事IP体系”;在体验上结合农事开发沉浸式活动,运用科技让参观者变为“剧中人”;在业态上推动文创、研学、民宿等融合发展,构建“文旅+”生态圈。(完)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东西问丨何文义:十五运会如何助推“粤港澳体育湾区”建设?
- 飙车炸街,还有人赌33万奖金!全抓了!
- 台湾“电荒”藏不住!民进党当局奇葩怪招显无能
- 俄罗斯外交部:德国关闭俄驻德4个领事馆的决定破坏两国关系
- 日本首都圈近海发生5级地震 东京等地有震感
- 中国籍珠峰攀登者称救人后获救者不愿付全部救援费!律师分析
- 亚马逊:6月30日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停止运营
- 广东又开始“下芒果”了!但切记只能看不能吃
- 日本首都圈近海发生5级地震 东京等地有震感
- 放弃登顶珠峰花1万美元救起濒死登山者,获救者却只愿承担4千
- 江秋莲称刘鑫不服判决申请再审!后者被强制执行赔偿近70万
- 山西一女生遭多人掌掴!违法行为人及校方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罚处理
- 扎根中国,美企在进博会作出长期承诺
- 白宫称美方不清楚莫斯科遭无人机袭击事件的具体信息
-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:美国债务危机和滥用制裁将威胁美元地位
- 写个“差评”就被短信轰炸?恶意代码与隐私数据库竟免费可得
- 从千年“土货”到现代产业 浙南糯米山药蹚出富民强县路
- 这个立夏,在海边邂逅当“红”大明星
- 企业发红头文件“禁止婚外情和出轨”,公司回应:家庭和谐才能稳定工作
- 六大行创十年来最好业绩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